沈阳规划新目标 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发布时间:2012-06-27
沈阳提出要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达到735万;四环以里都是中心城区;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35平方米
城镇布局
一城六轴打开城镇空间;规划建设8个新城;规划建设10个新市镇
主城规划
行政中心选定浑南;三环以内和浑南建成主城;一廊两街打造成市级中心
到2020年,这座城市将如何成长,市民生活将会发生怎样改变?6月26日,沈阳市翻开了历时7年精心编制的发展蓝图——《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草案,其中描绘的未来沈阳,令人向往,沈阳要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将沈阳市的城市性质定位为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规划》将沈阳市的定位由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提升为国家中心城市。
同时,《规划》还明确了沈阳市作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基地;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枢纽;东北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东北地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的城市职能。
四环内都是“中心城区”
以“金廊、银带”为骨架,构建“一主、四副”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区以四环路为基础,面积达154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人口735万人,建设用地73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将重点强化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职能,全面提升先进装备制造、金融中心、商务会展、区域物流、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新等功能,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多边经贸合作和国际交流,形成辐射、带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枢纽与中心。
一廊两街成市级中心
以金廊、银带为骨架,建立“市级中心、市级次中心、地区中心、片区中心”四级公共中心体系,形成梯度覆盖、便捷可达的“多中心”服务网络。
市级中心,是面向区域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主要包括金廊、太原街地区、中街-小东路地区等区域。金廊重点发展金融、商贸、商务、文化、体育等功能。太原街及中街-小东路地区重点发展现代商业,提升文化、旅游等服务功能。
市级次中心,是市级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补充。结合副城和浑河沿线建设,规划道义、永安、张士、会展中心、新南站、曹仲、东塔、南塔、西塔9个市级次中心。
地区中心,结合地区发展,规划长江街、兴华街、长白、沙岭、丁香、望花、虎石台、苏家屯等多个地区中心。
人口:1130万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
规划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1130万。调整居住用地布局,引导居住人口向副城转移;规划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从目前的31平方米提高到35平方米。
在浑南建市级行政中心
《规划》提出,沈阳市将在浑南主城建设市级行政中心,老城区行政办公用地以局部调整和优化为主,原则上不再增加行政办公用地。
浑北主城继续建设太原街、中街、金廊沿线、和平金融街、曹仲次中心、东塔次中心、南塔次中心、西塔次中心等重要城市商业中心区。
副城重点规划建设南站商务区、会展中心次中心、道义次中心、张士次中心、永安次中心等商业中心区。合理控制预留地区及社区级商业设施用地。
结合浑河沿线、浑南新城中心等地区及方城、中山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加快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影剧院、科技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综合服务能力。
地下空间将达5000万平方米
加强地下公共空间的连通整合,构建交通、市政、防灾、人防、商业等综合功能协调发展的地下空间网络,完善城市功能。地下空间将从目前的 1222万平方米至少达到5000万平方米。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地铁网络为骨架(线),以市级中心和次中心为重点地区(面),以地铁站、重要交通枢纽和地区中心为节点(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布局结构。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加强东部山区及河流水域等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重点保护好棋盘山风景名胜区、怪坡风景区、白清寨及陨石山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资源。
《规划》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充分利用景区的自然和地域人文资源,提升服务功能品质,建设成为沈阳的绿肺和面向全国的休闲旅游胜地。
■链接
沈阳历史上四次城市总体规划
《奉天都邑计划》(1938-1953年)
是沈阳市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并付诸实施的现代城市总体规划。
《沈阳市城市初步规划》(1956-1985年)
在总体上确定了以市府广场为中心的南北轴线,规划建设铁西、东塔、三台子等三个大型的工人村,并在南湖和北陵形成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的两个新的文化生活区。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79-2000年)
规划建设新北站,迁出市内原有机场(滑翔机场和东塔机场),原有机场用地改作生活居住用地,并在市郊规划新建大型国际机场;改造和完善太原街、中街、北市场等市级商业中心。
同时规划建设新北站站前商业区和皇姑北行、铁西兴顺等三个市级商业区。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除了 “辽宁省省会”、“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外,更着重强调了“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内容。这次规划更加注重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从而将沈阳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实现由单一工业生产基地向现代化经济中心的转变。提出核心区“跨浑河”发展,将沈阳核心区的建设重点由浑河北岸南移,通过开发建设浑河南岸地区,将浑河变成城市内河。
建设大沈阳都市区
沈阳将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深化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构建大沈阳都市区,推动沈阳经济区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增长极与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在沈阳经济区范围内,以沈阳为核心,依托沈抚、沈本、沈辽鞍营、沈铁、沈阜五条城际连接带,采取同城式、珠链式和区域组团式的布局模式建设新城、新市镇,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沈阳都市区新格局。
“一城六轴”打开城镇发展空间
辽河以北以生态保护为主,辽河以南以城镇发展为主。强化中心城区、新城及复合交通走廊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形成“一城、六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一城”指中心城区。 “六轴”指沈山、沈大、沈抚、沈本、沈阜和沈铁(康法)六条城镇发展轴。规划形成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一般镇四个等级的城镇体系结构。
加强区域内产业、人口和城市服务功能的集聚发展,成为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性区域中心。规划8个新城,总人口187万。
沈抚新城。是沈阳经济区同城化发展的先导突破区和示范区,是以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商务物流及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滨水生态新城。规划用地规模45平方公里,人口40万。
沈北新城。是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通航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新城。规划用地规模12平方公里,人口10万。
佟沟新城。是城市南部临空产业、会议展览和旅游休闲新城。规划用地规模12平方公里,人口10万。
胡台新城。是以包装印刷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新城。规划用地规模12平方公里,人口10万。
辽中(近海)新城。是区域性保税物流中心、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和生态宜居新城。规划用地规模33平方公里,人口30万。
新民新城。是沈阳西部以医药、食品、石化及纸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新城。规划用地规模33平方公里,人口30万。
法库新城。是沈阳北部的新兴产业基地、区域中心市场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用地规模33平方公里,人口30万。
康平新城。是沈阳北部滨湖生态新城,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规划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人口27万。
另外,沈阳市还将依托建制镇和涉农街道,规划建设10个新市镇,平均人口规模3万至 5万。包括大民屯、兴隆堡、清水台、兴隆台、茨榆坨、姚千户、前当堡、光辉、细河、沙河。并建设50个人口规模1万人左右的一般镇。
以“金廊、银带”为骨架
构建“一主四副”城市空间结构
以“金廊、银带”为骨架,构建“一主、四副”的城市空间结构。“一主”指城市主城,包括三环内
用地及浑南新城。“四副”是主城综合服务职能拓展和城市核心生产职能发展的主要区域,包括铁西产业新城、蒲河新城、浑河新城和永安新城。三环内相对集中发展,三环外采取分散组团式发展,构建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副城过程中,沈阳市将从东北、西北、西南及东南四个方向建设生态绿楔。绿楔内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对现在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和组团式低密度的开发建设。